打开

用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03-10 15:5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教大省的陕西,如何因地制宜,进一步落实“三项改革”制度,让更多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们就此提出了建议。

在西安科为实业智能飞行器产业化基地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有关低空经济与智能仿真系统研讨会。工程师们就今年即将开展的创新项目展开热烈讨论。

王臻:“这边,翱翔大厦,就是我们的一个产业聚集区……”

在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展示中心,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产业运营中心经理王臻向记者介绍陕西省无人机产业集群产业园建设情况。

王臻:“先做吸引、聚集,后期会带动全省各方的一个联动,最终尽可能在全国有一个吸引力,把无人机相关的企业能够吸引到我们翱翔小镇。”

科技创新一直是西安科为集团的发展动力。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科为集团董事长周曙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陕西科教资源,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陕西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周曙光:“希望国家支持陕西在全国率先建设‘新质生产力先行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赋予更多创新使命,出台更多支持政策,落地更多重大项目,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实西部示范,打造陕西样板。”

2023年11月,西安科为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获批陕西省智能仿真创新链“链主”,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秦创原(先进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16家单位,建设省级智能仿真创新联合体。

周曙光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既充满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

周曙光:“对于无人机产业而言,我省产业链条完整,应用场景多样,市场主体众多,人才的储备很充裕,发展机遇巨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场景为牵引,发挥龙头企业、创新链链主、重大平台的牵引作用,多方协同、联合攻关,以产业创新聚集区为抓手,加速构建无人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产业硬实力。”

说起陕西从2021年开始实施的“三项改革”制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胡炳樑深有感触

两年来,通过走访省属科研院所、高校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他深刻感受到科研成果转化所释放出的澎湃生产力。但他也有些遗憾。

胡炳樑:“我们科研人员把这个横向经费当做投资,想去做到这个后端的产业投入的时候,现行的办法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陕西这么好的政策,具体推行到我们一些科研院所上,是遇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西安光机所创制的“西光模式”,连续五年被写进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然而,作为中央直属科研院所,陕西“三项改革”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光机所,很多科研成果只能躺在实验室和书架上,甚至遇到主动伸来的橄榄枝,也没办法合作的境况。

带着这样的困惑,今年两会,胡炳樑提出了相关建议。

胡炳樑:“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看到了,中关村的政策就等于国家级的政策。所以我在最终建议的话,就是希望能把‘三项改革’在陕西试点这么好的情况下,结合我们的双中心的建设,能够在陕西再开个绿灯,把陕西的这个‘三项改革’政策等同于原来中关村的政策,就上升到一个国家级的这种政策,这样我们这些中央在陕的科研机构,就不受限制了。”

胡炳樑说,中央在陕科研机构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开展了众多基础的、前沿性甚至具有颠覆性的研究工作,很多成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如果卡在了落地转化这一步,实际上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不利于陕西经济发展和科技生产力的释放。而今年,西安光机所就有一项前沿性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胡炳樑希望该技术能在陕西顺利落地转化。

胡炳樑:“我们做这些事儿实际上是满足了国家的需求,但是我们科研做完了,如果往后落地,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政策上的阻碍。如果能在陕西孵化的话,我是觉得我们的这种新质生产力,因为它是毕竟面向前沿技术的挑战性的一个突破,在陕西来说,应该是非常好的一张名片。”

起点新闻记者:刘洁

编辑:王若辰

起点新闻APP阅读全文或看完整视频,体验更佳!

热门评论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热评

更多推荐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