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崛起辉煌丨西安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发展巡礼

西安体育学院 2024-10-10 22:36

金秋10月,西安体育学院迎来70岁生日。七秩赓续,薪火相传;七秩弦歌,砥砺沧桑;七秩风华,初心不改。

追溯初心

1952年7月,中国代表队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届奥运会,通过这次奥运会我国体育事业的滞后现状被清晰地映照出来,全国当时无一所专业的体育院校。

为改变体育事业落后局面,国务院决定在“中央及各大行政区分别成立体育学院”,包括西安体育学院在内的六所体育院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1953年5月12日,西北行政委员会负责筹建西北体育学院。同年7月,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在西安成立。

1954年7月6日,西北行政委员会批复同意由原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组建西北体育学院,面向西北陕、甘、宁、青、新5省(区)招生,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直接领导和管理。9月21日,西北体育学院正式开学并举行了开学典礼,27日开始正式上课。

1955年贺龙元帅亲自为西北体育学院圈选新校址(现含光校区校址)。

1956年,西北体育学院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1958年,整体迁至西安市含光路办学。

1986年,学校获批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2001年,国务院推行高等院校体制改革调整,学院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

2017年,获批省政府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拟新增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10月,鄠邑校区正式投入使用,首批2400余名本科生顺利开学。

2024年10月,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7号学生公寓等投入使用,综合训练馆也即将建成,共有7000余名学生入住,办学主体转移至鄠邑校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内涵发展

学校1959年起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批硕士培养单位,现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设有1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足球运动获批本科专业,成为国内首批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院校。强化开放办学,与俄罗斯、丹麦、德国、日本、泰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校际合作,成立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

服务体育强国,近年来,多团队、多人次、多项目(国家队22 项、陕西队19 项)常年服务省队和国家队竞技体育事业,科技助力“奥运、全运争光计划”,持续为国家队女子链球、女子铁饼、标枪、竞走、体操、女排和陕西省队跆拳道、拳击、男子铅球、竞走、散打等项目的重点运动员提供科技攻关服务。打造平台基地。拥有1个国家级、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体育智能装备、体育文化与传播、体育产业、数字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等领域,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多次受到国家和省上表彰。

竞技体育、大学生比赛实现双丰收,培养出杨昊、刘宇坤等7名奥运会冠军、11名世锦赛冠军、10名亚运会冠军、8名世界大运会冠军、18名全运会冠军。近5年,大学生共获国际国内大赛118枚金牌。高水平基地、复合型团队建设成果显著。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中国竞走学校、中国掷球学院。创新“省队校办”新模式,陕西女子垒球队落户我校,并获2024年全国青年女垒锦标赛亚军。近5年,向国家队输送各项目运动员41人,4名教师获亚足联A级教练员证书,3名教师获得国际级裁判。3名教练员、运动员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擘画蓝图

今后五年,学校将按照“15229 ”发展路径不懈奋斗:“1”是要明确一个办学目标,即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5”是“五个强校”战略目标,即实现本科强校、体育强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管理强校;第一个“2”是完成两大任务,即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凸显成效,关键任务是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个“2”是紧抓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两手抓、一条心,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一融双高”;“9”是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9大重点工作: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奠根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质量、建强师资人才队伍上水平、夯实科研任务迈台阶、突出竞赛训练创特色、涵育一流文化铸品格、坚持开放办学添光彩、革新办学环境见成效、办好民生工程增福祉。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集中力量建好建优体育学学科,带动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全面协调发展,确保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博士点增列取得突破。创新实践“体育+”,推动与医学、工学、管理学等有机融合,满足社会需求,服务新质生产力。强化学科专业设立或退出的科学论证,对体育智能工程、体育智慧管理、体育康养、大数据应用、医学等进行论证布局。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院一策”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促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不断激发二级学院的创新活力,通过学校、学院有机联动,加快实现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岗位人才等资源配置,创新优化绩效分配机制,让改革真正触到痛点、疏通堵点、解决卡点,实现更为精准的优劳优酬,充分激发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潜力、热情和积极性。

推进鄠邑校区“教科训医赛”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基地、含光校区体育产业创新港等建设。积极发挥学校专业、行业优势,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学校财力逐年增长。加快完成鄠邑校区二期建设,实现办学主体迁移至鄠邑校区,综合施策推进鄠邑校区职工住房建设和含光校区布局改造,力争使制约学校发展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职工住房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

编辑:李锋

起点新闻APP阅读全文或看完整视频,体验更佳!

热门评论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热评

更多推荐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