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化建设为西北旱区发展做支撑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2024-11-17 18:52
在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水利大模型专题会议上,一项物理过程洪涝模型驱动的AI快速模拟预报技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侯精明:“咱们的新技术可以实现一分钟或者几十秒的快速计算。”
从计算用时几个小时,到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西安理工大学教授、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侯精明说,这是团队近两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洪涝过程模拟预报,取得的显著成效。这套计算降雨与城市内涝关系的算法,在国内属第一梯队。
今年7月底,侯精明所在的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了“显卡加速的地表水及其伴随转移过程模型”系统,被称为是基于水流运动物理机制的2.0版本,这次物理过程洪涝模型驱动的AI快速模拟预报技术则是3.0版本,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两种算法实现了快速运算。
侯精明:“你要学习,你得有数据集,把雨跟洪涝人工智能就建立关系了,你只要输入任何的雨(量),它就给你出个结果,这样就预报出来了。”
为了提速,侯精明团队两年前就开始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提升系统的“学习能力”,从而快速得出最优的结果,包括降雨峰值、城市内涝点位、积水深度、是否需要转移人群等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提升城市预报、预警、预案和预演的速度,从而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侯精明:“人工智能或者是大模型,它必须得学习才能找到规律。怎么构建原始数据库,咱做了一些创新。”
近年来,实验室依托西安理工大学以及整个西北旱区的教育科研资源,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对黄河流域干支流鱼类栖息地变迁调研,对陕西淤地坝建设维护进行研究,自主创新技术“沥青心墙”用于坝体加固,水力机械优化设计技术,抽蓄电站建设……
侯精明:“每年相对高水平文章有400多篇,申请到1.5个亿的科研课题,每年有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有几十项的专利。”
侯精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孪生赋能,以基层一线需求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西北旱区,是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方向。
侯精明:“要向广袤的水利大地一线上拓展,就会创造出真正被社会所接受或者真正能推广复制的成果,这就能真正地服务于社会了。”
起点新闻记者:刘洁
编辑:王迪
热门评论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