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院士专家团”走进商洛 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暨商洛学院特色发展“把脉会诊”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05-27 12:17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 )

5月25日,由商洛学院、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暨商洛学院特色发展高层次咨询研讨会在商洛学院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彭建兵,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等10位院士专家从顶层设计、特色凝练、发展路径等方面,为商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商洛学院高质量发展把脉会诊。

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秦岭在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人类文明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价值。商洛全域地处秦岭腹地,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大有可为。商洛学院作为商洛市唯一的公办本科高校,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加强“中央水塔”安全保护、废弃矿山安全保护和水土保护,发掘秦岭文化,围绕生物、水等资源优势扩展生态产业化路径,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发虎:把整体的老师的水平、学生的水平(进行提升)。针对这些方向,应该有阶段性的(提升)。也请(外面)一些人来开会、作报告,主动地召开一些小型(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秦岭学、秦岭研究院、秦岭大学,把这三件事儿义无反顾的做好。第二点呢,做好生态保护三件事。

与会专家指出,商洛学院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在绿色生态产品开发、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要坚持办学理念,在综合性、应用型、特色化等方面下功夫,把学校建设成为秦岭生态保护的高地、应用型人才引育的基地、乡村振兴特色发展的孵化地、生态与乡土文化传播的阵地,积极争取秦岭生态保护领域更大的话语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高校。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阳志云:(商洛学院)办学理念还是挺好的,面向地方服务基层,没有好高骛远,实实在在。

与会院士专家建议,对接国家“双碳”目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聚焦秦岭生态保护与特色资源开发,商洛学院要强化特色发展顶层设计,构建“生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框架,通过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定向培育领军人才,提升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优势学科专业群,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研讨会期间,专家一行参观考察了商洛学院发展成就展、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植物学重点学科展室、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秦岭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和文化场所。

陕西台记者:李岩 

通讯员:王霄飞 王鹏举

编辑:李岩

起点新闻APP阅读全文或看完整视频,体验更佳!

热门评论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热评

更多推荐

打开“起点新闻”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阅读
前往APP